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最新资讯

人大代表提出“建议取消第一学历”,没想到反对的声音更多

时间:03-08 来源: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:133

人大代表提出“建议取消第一学历”,没想到反对的声音更多

图|来源网络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“第一学历歧视”多次登上热搜榜,这是很多人都关注的一个话题。最让人感到不公平、感到无力的一些人,是那些进入大学以后特别努力的人群,他们本科并没有进入到名校,但是通过大学四年成功上岸名校研究生,本以为有了“名校研究生”这个标签,加上自己的努力,能够受到青睐,没想到最后还是败在了“第一学历”上。“第一学历”并不是所有人的耻辱,只是特定群体的耻辱,这个特定群体是指那些“本科很普,但是研究生上岸名校”的群体,同样是名校研究生,同样的优秀,同样的努力,同样的上进,但是“第一学历”成了他们唯一的败点。因为一档综艺节目备受关注的丁辉,在节目中的表现,就是一个代表,他引起了大家的共情,所以他得到了很多的关注。本科普通二本,且非法律专业,工作两年后通过努力考上了名校研究生,在面试的时候刻意避谈本科经历,可这是一个逃不掉的话题,本科经历一定会成为面试官关注的焦点。丁辉是幸运的,很多人没有被放大到公众视线下,根本就没有这个机会。丁辉在谈到第一学历时候的那种逃避感,就是人们通常说的“第一学历耻辱”,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,是因为第一学历带给他们太多的困扰,往往是临门一脚被“第一学历”拖了后腿。呼吁“取消第一学历”会举手称赞吗既然“第一学历”引起了这么多人的关注,很多人都在吐槽企业看重“第一学历”,那如果呼吁取消“第一学历”的概念,会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呢?已经有答案了,结果就是反对声音更多。人大代表潘复生院士提议取消第一学历,潘院士提到了一些用人单位唯学校“出身论”,他指出研究生招生和就业过程出现了这种现象,是教育和就业不公平的表现,各个高校存在类型、特色等方面的差异,不应成为深造录取和求职就业的门槛。潘院士提出唯学校出身论危害很大,建议消除学生档案、求职简历“第一学历”的概念,破除对学校“出身”的显性和隐性限制条件。潘院士说得特别好,也提到了一些用人单位唯学校“出身论”,他的这个建议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来的。扩大到网上,大家讨论的焦点就成了是否要取消“第一学历”。本以为很多人支持,结果评论区反对的声音更多,甚至有人表示,“第一学历是最公平的”。客观看待吧,第一学历有存在的必要唯学历出身论,肯定是存在很大的弊端的。而唯学校出身论,也一定是比较常见的。彻底第一学历,也是不现实的。事实上,“只会学习”的书呆子,并不是常见的,能力和学历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关系的,用人单位招聘的时候,一定是要以某种标准为核心,去从众多的求职者中选择出来,如果求职者数量比较少,那么通过综合考核,是可以选择出来的,如果求职者人数众多,比如说一个职位收到几十份甚至上百份简历,让这些求职者都来面试,是不现实的,也没有这个意义,如果一个岗位需要1个人,从众多的面试者中筛选出5份简历面试,这是很正常的做法。那么筛选的基准是什么呢?简历做得好看不好看?工作经历?还是个人性格,或者是其他方面?最客观得一个准则,一定是学历,这也是比较公平、比较靠谱的筛选方法,之后再综合其它各方面,比如说个人经历,比如说现场表现力,比如说思维方式等等,做出最后的筛选。如果第一学历真的彻底取消了如果第一学历的概念彻底消失了,好的一方面是,说明那个时候家长们已经不再卷孩子的高考,考到哪个学校都一样,反正高考进入到什么样的大学不重要,招聘单位又不看这个学历标准。不好的一方面是,大家开始卷大学,也就是说高中阶段后挪了,第一学历不重要,最终学历重要,不管是专科、本科,不管是普校、名校,不重要,研究生进入哪个学校才重要。再退一步讲,如果研究生学历也不重要了,用人单位不看学历了,学历彻底消失了(这是不现实的假设),那学历还有什么用呢?反正以后孩子成年后求职也不是以学历为标准。说白了,就是以什么为标准,就朝着什么方向卷,这是肯定的。结语取消没有必要,也取消不了,概念深入人心,制度控制不了招聘单位的选择,即便是呼吁不准再提“第一学历”,用人单位招聘研究生的时候,能力相似的两个人,在做出选择的时候,多少还是会倾向于看第一学历,这也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。但是“唯学校出身论”确实是极端的,不过企业会有自己的评判标准,用什么样的人,招聘什么样的人,总有一套考核的标准,目的还是为企业创造价值,如果企业的用人标准出现问题,那企业也长久不了。只要教育系统存在,只要社会的这套机制存在,这个概念就一定消除不了。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最新资讯